我們不曾放棄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的課程,要運用怎樣的創新形式,在整體設計和具體實施中應該具有怎樣的質素,能夠真正提升孩子們的能力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我們的老師設置足夠引發學生參與思考、質疑和探究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有序提升思維品質,培養思維習慣,致力于養成學生的理解力、思考力。
剛剛走進我們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多語種高中項目的孩子們,也恰恰是正在經歷著對學習日語還是西班牙語的學業選擇。而職業從在他們觸手可及的未來悄悄走近,甚至有的孩子還會選擇將日語或者西班牙語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
于是,從教材中,我們汲取朱光潛先生給孩子們的啟示;課堂上,我們尋找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的過程中,更好地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形成自主選擇能力。
我們抱著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知識傳授,更注重學生終身發展。生涯指路,讓教育回歸本源。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我們的綜合素養課堂跟孩子討論“人生”與“學習”與“工作”,引導同學們積極主動思考。
▲ 葉老師和學生們在綜合素養課堂上的熱烈討論
▲ 同學們用文字來思考、表達
立體思維的課堂,讓學生有目標感、未來感,加深對自我的理解,成為自己生涯的決策者。
孩子們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對學業、職業和責任的理解:
“我時常在想,人生循環往復,而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讀書、工作直至死亡,生命的齒輪循環往復,卻總有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在浩瀚的生命長河里發光發亮,有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損傷了自己甚至失去生命,人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高一(2)楊雪妍
她們用詩意的文字探問人生中的命題:
“我不知道正確的品德是什么,但卻知道它像什么。它像是林間枝丫上那一縷金色的光,梅雨季墜落在傘間的清吟;也像那黑夜里撥開云霧的星群與月光。你要問我它還像什么?
——高一(2)周天瑜
路漫漫其修遠兮,學生們未來的路途還很長,真正的樂趣和價值正在于“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