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96年第一批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到現在,中國人赴日本留學已有120余年的歷史。
和留學歐美一樣,中國人的日本留學也是學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先進成分,探索自己的近代化之路的過程。中國人的日本留學對中日兩國來說,不僅僅在教育文化史上,同時在經濟和外交關系方面,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年輕人前往日本留學,拉開了中國人留學日本的序幕。初期的留日學生主要是官費生,不僅有中央派遣的,也有地方政府及教育機構派遣的。多數留學生學的是軍事。
1903年以后,隨著清政府旨在促進近代化的“新政”的展開,大批學習師范、政法以及實業的派遣留學生前往日本,而同時,學習軍事的學生仍然源源不斷地被派往日本。
與此同時,隨著科舉制度的改革和廢除,知識分子、特別是年輕人為了尋求新的知識,自發地前往海外留學。在這種背景下,日本留學迎來了興盛時期。
留日生對現代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涌現出了一大批風云人物。武有蔣介石、蔣百里、何應欽等,文有李大釗、陳獨秀、郁達夫等,堪稱是半本中國現代史。
(舊)東京帝國大學(現為東京大學):
郁達夫(東京大學經濟科)
中國現代作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曾留學日本,畢業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王桐齡(東京大學文學系)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第一個海外攻讀史學且正式畢業的學生。著譯豐碩,《中國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歷代黨爭史》、《儒墨之異同》、《局儉堂詩存》等書,及撰譯論文數十篇,發表于《師大月刊》、《清華學報》、《史學年報》等刊物。
早稻田大學(最早為東京專門學校):
李大釗(早稻田大學政治科)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唐寶鍔(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部)
著名律師,最開始就讀東京專門學校,后破格提升為早稻田大學以后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部,為中國第一個在日本取得學士學位的留學生。
錢玄同
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國學大家,在中國近現代的國語運動中,錢玄同是國語運動的積極參加者。錢玄同早年積極宣傳漢語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國際音標制定漢語拼音字母。
明治大學:
周恩來(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短期
19歲的周恩留學日本,曾在此地的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日語,接受輔導,準備進入大學。明治大學校友廣泛,其中不乏著名政治家及財經界人才。也為日本演藝界體育界等培養了眾多人才,如日本人氣藝人山下智久、北川景子、高倉健,著名電影導演北野武都曾就讀于明治大學。
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經過幾次改組重編,現已編入筑波大學):
陳獨秀
1901年,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現為筑波大學)速成科學習。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
田漢
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創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1916年,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
仙臺醫科專門學校(現為東北大學醫學部):
魯迅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
(舊)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為九州大學):
郭沫若
中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及新詩奠基人之一。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留學期間,開始接觸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
李叔同
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其他:
除了學習軍事方面,為了掀起思想文化浪潮而留日的名人也不再少數。尤其1905至1906年達到最高,據統計這兩年留學日本的人數有20000人之多。
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的名人還有:孫中山、王國維、許壽裳、歐陽予倩、黃遵憲、陳寅恪、秋瑾、張天聞、謝方、鄧子恢、鄒容、林覺民、喻培倫等等。
為了推動革命,許多留日學生放棄了在日本的學業,回到國內進行革命活動。他們回國時帶回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以及《民報》、《浙江潮》、《江蘇》、《湖北學生界》這些革命書刊,廣為散發,宣傳新思想浪潮。這些留日學生回來組織的革命團體都在辛亥革命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日本大學及留學信息,歡迎日本國際高中課程班的同學與我們的生涯規劃老師具體咨詢。